※高血壓為什麼值得重視?
1.血壓高者,其血壓愈高預期壽命愈短。
2.血壓高者,其得腦中風的機率增加7-8倍。
3.血壓高者,其罹患心臟衰竭的機率增加5-7倍。
4.血壓高者,其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增加2.5-4倍。
5.血壓高者,其罹患間歇性跛行的機率增加2-4倍。
6.高血壓與許多嚴重的慢性疾病有密切的相關。
※什麼是血壓?
血壓是血液經由心臟的壓縮,流過血管所產生的壓力就是血壓。心臟收縮時把血液打入動脈,在動脈壁上測量
到血壓上升叫做收縮壓。心臟舒張時,血管彈回,在這一點上的血壓測量值為舒張壓。血壓的單位是用毫米汞
柱作單位,簡寫為mmHg。
※血壓是固定不變的嗎?
1. 血壓不是固定不變的,血壓會隨季節、時間、情緒、運動、菸酒、咖啡、藥物等而影響血壓。因此測量血
壓,應在身體舒適及安靜休息的環境下測得的血壓才準確。診斷高血壓不能只量一次,應在不同的時間測
量,其血壓值有兩次以上超過高血壓標準時,才下診斷。
2. 血壓隨年齡而增加,所以年紀大者易得高血壓。中年以前男性血壓比女性高,然而中年後則男女血壓相近,
停經後女性高血壓比率則急速上昇。
3. 血壓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因此有很大的變化。呼吸及心跳對血壓會產生立即性的影響;在白天,血壓主要
受到生理及心理活動的影響;如果以每日為單位,睡覺時的血壓平均降低15%,而清晨或午睡後等剛起床時間
血壓會較高。
4. 左右手血壓會不同,左、右手由於身體解剖功能上的差異,通常大部分的人右手血壓高於左手血壓,但無論
如何,雙手血壓的差異一般在20mmHg以內。平日測量血壓時應以血壓較高的手為基準。但是初次測量時,
應該兩側均要測量。
※正常血壓應該是多少呢?
依據1997年高血壓預防、評估及治療之聯合國際委員會的第六次報告(JNC Ⅵ),18歲以上之成年人,其理想血壓
是,收縮壓120mmHg且舒張壓80mmHg以下。其正常血壓是,收縮壓130mmHg及舒張壓85 mmHg以下。收縮壓在
130~139 mmHg或舒張壓在85~89 mmHg為正常偏高血壓。基本上收縮壓在140 mmHg且舒張壓在90 mmHg以內皆
可視為正常血壓。以下表格是指尚未服用降血壓藥之前及無急性病發作時的血壓值。
分類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理想
< 120
< 80
正常
120 ~ 129
80 ~ 84
高正常
130 ~ 139
85 ~ 89
※高血壓的定義
十八歲以上的成年人,如果血壓值持續大於或等於收縮壓140mmHg或者舒張壓90mmHg者,則稱罹患高血壓。
患有高血壓的人通常沒有症狀;高血壓如果長期不控制,將引起重要器官動脈硬化。如:腦血管的硬化,導致腦中
風。腎血管的硬化導致腎衰竭。冠狀動脈(滋養心臟的血管)硬化,導致狹心症、心肌梗塞或猝死。因此定期測量
血壓,早期診斷及治療高血壓,是對您健康最好的保障。
簡單而言,只要收縮壓大於或等於140mmHg,或舒張壓大於或等於90mmHg,或者正服用抗高血壓藥物者,就
稱為高血壓。
※高血壓的原因
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和次發性高血壓兩大類。
一、原發性高血壓:
大部分高血壓病人,其病因不明,即所謂的原發性高血壓,約佔所有高血壓的85~95%,是找不出特定原
因的。許多證據指出可能是和遺傳與多重環境因子所共同影響,如基因、先天的體質,體液在體內的分
佈,腎臟對水份、盬份的處理,以及血管的張力,受到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影響,另外飲食、肥胖、酒
精、壓力也是常見之環境因子。
二、續發性高血壓:
較少見,大皆由腎臟病(實質性腎病、腎動脈狹窄)或由內分泌疾病(腎上腺…)所引起,僅佔高血壓中的5~
10%。 續發性高血壓若能根治其病因,則高血壓可能可以痊癒;原發性高血壓理論上不能根治,僅能藉運
動、減重、戒菸、限鹽等生活習慣的矯正,需要時再加上適當的藥物治療來控制。
※高血壓的致病因子及合併症
※高血壓的症狀有那些?
許多病人沒有明顯的徵候或症狀,所以稱高血壓為隱性殺手並不為過。較常見的症狀有頭暈、頭痛、後頸部僵
硬、心悸、胸部壓迫感等,都是非典型的症狀,所以若想知道自己是否罹患高血壓,只有時常測量血壓。
通常若是出現明顯器官之症狀時,表示高血壓已對身體造成相當危害,如心絞痛、腦中風、腎功能障礙。意即
有明顯之症狀才接受治療,在預防保健上為時已晚,但更應接受治療。
※高血壓的高危險群
高血壓有複雜的致病因子及合併症,你也是屬於高危險群嗎?若你有下列因素:
1. 可控制的因素
(1)飲食中的鹽分太多
(2)過胖
(3) 飲酒
(4) 缺乏運動
(5) 壓力太大
2. 無法控制的因素
(1)年齡:年齡愈大,機會愈高。通常是35歲以後罹病。
(2)男性好發在35~50歲之間,女性則在更年期時。
(3)家族史:很高機率,若父母親或親戚有高血壓或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都應注意。
另外,高血壓也是心臟血管疾病最要的危險因子,若併有其他危險因子時,也會增加發生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
性。世界衛生組織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評估方法,以評估多重危險因子之絕對危險程度。您不妨根據以下的評估
方法,了解一下自己屬於那一個族群;並與您的醫師討論,進行必要的診察與健康生活促進活動。請盡可能地
減低自己的發病機率(例如控制血壓、戒菸等),並應定期就醫追蹤控制。
※高血壓等級表
高血壓分類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第一級
140 ~ 159
90 ~ 99
第二級
160 ~ 179
100 ~ 109
第三級
≧180
≧110
※低危險性族群
低危險性族群是指血壓第一級(輕度高血壓),及年齡於55歲以下的男性或是65歲以下的女性。本族群十年之後的
心血管疾病發生危險性為15%以下,這樣的危險性比邊際型高血壓患者還要低。
※中度危險性族群
中度危險性族群是指血壓為第一、二級(輕度或中度高血壓),並同時有二個以下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者。有些人
可能血壓值較低但同時有較多的危險因子;而有些人可能血壓值較高但只有少數或沒有其他的危險因子。針對
這一個族群的病人,負責的醫師應對其審慎評估並決定需要用藥的時機。本族群的患者十年後之心血管疾病發
生危險性為15-20%,這樣的危險性相近於第一級高血壓並同時擁有一個額外危險因子者的危險性(15%)。
※高危險性族群
高危險性族群包括第一級或第二級高血壓且同時有表2所列三個以上之危險因子、糖尿病、或標的器官損傷
(target-organ damage,下頁表1)的患者,以及第三級高血壓且沒有其他危險因子的患者。本族群的患者十年後之心
血管疾病發生危險性為20-30%。
※極高度危險性族群
包括第三級高血壓並同時有一個以上危險因子的患者,以及有臨床上心臟血管疾病或腎臟疾病的患者。本族群
的患者十年後之心血管疾病發生危險性最高,為30%以上,必需儘速住院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